6月26日星期一,刚刚结束618年中大促的京东,股价小幅上涨,公司整体市值拉至600亿美金左右。
百度开盘日常下跌,一时间两者之间的市值差距进一步缩小。“百度又双叒叕完了”的微妙气氛洋溢在自媒体和朋友圈里。
京东和百度的对比稿刷了一圈,两者的市值还是没有交汇,随着618的逐渐远去京东的短期牛市消失。看来接下来要让“京东市值超过百度”这件事成真,怕是要等百度的股价接着下跌了。
京东:没有多少努力,主要靠对手衬托。
百度:呵呵。
其实百度还没到过去两年最惨的时刻,不过按照趋势下去也差不多了我私下里问了问在百度工作的好友心情如何,他说:和你们一样,默默等待那个时间点的到来。
作为中国互联网最早的三驾马车,百度沦落到今天为一个后生“衬托”,也算是一大未解之谜。
许多人将百度近几年的颓势归咎于百度的内部管理,归咎于百度的价值观,归咎于做事慢半拍,归咎于口碑不行,归咎于百度作为一家公司的社会道德感不强。
但回归到商业逻辑,百度依然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搜索引擎公司。在原本水就不清的中国市场,上面所有那些都只能算是次要因素。
如果百度真的不行了,那也只有一种可能——搜索不再是一门好生意了。
是苹果杀死了“搜索引擎”
在周一早晨腾讯科技的刷屏文《陆奇和他的百度新千亿美元计划》中,百度一位化名陆皖的第三方供应商评价百度:“去年整整700亿的销售额,才100亿的利润,太吓人了,这是一个传统公司的利润率。”
百度怎么说都不算一家传统公司,但百度的业务“搜索引擎”确实是一项传统业务了。正如大家对谷歌的评价那样,搜索引擎公司本质上是一个广告公司,搜索业务本质上是一种广告业。
称其传统,一点也不过分。
搜索引擎对互联网的利用是原始而直观的——互联网的诞生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传递信息,而搜索引擎恰恰是满足这一互联网原始驱动力而衍生出的产品形态。
无论是百度还是谷歌,全世界的搜索引擎首页长得都差不多。而且从世界上第一个搜索引擎诞生以来,这种以搜索框为中心的简约设计基本就没有改变过。
尽管背后搜索引擎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准确率、信息呈现形式、搜索的速度、广度和效率都在提升。但对于用户来说,你现在用到的搜索引擎和20年前的搜索引擎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如果不是苹果主导了移动互联网的变革,搜索引擎作为一种产品模式很有可能会继续“经久不衰”。
在Android诞生的最初3年里,没有人理解谷歌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款“没什么好处”的开源系统——苹果又不是不让谷歌的应用在iOS上跑。
但从现在来看,谷歌从iPhone发布的那一刻起就预料到了App时代来临对搜索的根本性颠覆——搜索变得无处不在,同时也变得无利可图。
App时代与Web时代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反互联互通的——每家公司有自己完全不同的App,这些App不再以标准的HTML界面去呈现自己的内容,搜索引擎也不再能够轻易的从这些App中抓取数据。
还记得在2005年的时候,多家美国报业公司对谷歌发起了车轮诉讼,要求谷歌不要再索引他们的内容。几年后,这些报业公司先后推出了自己的App,上马了数字化付费业务,这些官司也就不了了之了。
Twitter作为互联网时代之末,移动互联网时代之首,在接入谷歌这件事上也十分审慎。就像百度现在搜不到什么微博、淘宝、文章一样,这些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内容”主动拒绝了搜索引擎的索引。
搜索这一行为本身并没有消失,但被分散到了不同的App里:我们在想要看视频的时候,会先打开优酷再进行搜索。想要了解突发新闻的时候,会先打开微博再进行搜索。想要听音乐的时候,会先打开网易云音乐,再进行搜索。
“搜索引擎”这个产品大类,被从底部肢解了。
无关道德、易用性、准确性,可以笃定地说即便是谷歌,若不是冒着被人诟病“抄袭”的风险,在iPhone发布的10个月后就仓促发布了第一个开源版Android,那么面对苹果、Facebook和微软的剿杀,谷歌的下场可能连百度都不如。
“搜索”不再是一门好生意
其实不只是搜索,在互联网时代从没有一门生意的好日子能持续20年。百度今天所面临的问题,至今已不屑与百度并称BAT的阿里和腾讯都遇到过。
阿里是做电商起家的,但现在的阿里更像一家金融公司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像金融公司,电商只是其覆盖业务中的一大块而已。
腾讯是做即时通信起家的,在信息传递这一点上可以说与百度有着共同的初心,但马化腾却早早意识到了仅仅靠垄断信息的传递并不能真的“赚大钱”,而中途将自己改造成了一家游戏公司,靠给“小学生”卖皮肤一年收入1500亿。
当“搜索引擎”这种产品从底层瓦解的时候,依附于搜索引擎上的“生意”也就不再是一门好生意了。
搜索引擎的商业故事,并非是一次精准的搜索能帮用户找到他想要的答案,而在于一次搜索行为能够将搜索引擎认为正确的答案灌输给用户。
在互联网诞生的早期,在服务和产品形态单一,用户需求单一的时代,这是一个绝佳的商业模式。作为信息汇聚的中心,过去的内容生产者和用户都要“讨好”搜索引擎。
但随着移动时代的来临,搜索引擎变得开始需要上游讨好内容生产者,下游讨好用户。
百度是一家“专注”的公司,从2005年开始李彦宏就一直在各种场合提到百度成功的秘诀是专注。直到2016年11月出版的李彦宏传记,副标题依然是“专注成就百度人生”。
这种专注,一定程度上“害了”百度。因为百度并不是没有注意到“搜索引擎”不再是一门好生意,作为搜索引擎公司的百度,做过很多次的转型。
从历年的百度世界大会来看,百度其实很早就注意到搜索引擎不再是一门好生意,但并不愿意承认搜索引擎已不再是一个好产品。
百度曾经尝试过很多种方式将App用户拉回到搜索引擎这一入口,比如框计算、知识图谱、直达号等等——谷歌也做过类似尝试。这都是在不改造“搜索-广告”这一商业模式的前提下,试图将新的能量赋予搜索引擎这项老业务。
但是,不是百度和谷歌不努力,而是搜索确实老了。在投资圈有一个模糊的论调是:如果一个品类的产品即便是已被垄断却依然不断有新的公司加入,那么意味着这个品类依然是年轻的。
世界范围内新的电商倒是还有不少——比如京东。但还有新的搜索引擎公司吗?没有。
是时候让搜索引擎这项古老的产品进入常态化的坟墓了。
对“搜索”痛下杀手
2017年的百度,唯一的任务就是杀死那个旧的百度。
除了陆奇上任之后的一系列业务调整和人事变动,18岁的百度成为了BAT里第一个修改公司使命——从“平等的获得信息”到“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连百度自己也终于承认,这个讲了近20年的故事实在跟不上时代了。
而百度选择的新故事——人工智能,可能是目前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里距离搜索引擎最远、最激进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人工智能真的是未来的方向,那么实现这个未来的前提条件就是杀死搜索。
许多人将人工智能当做一门技术去理解,并不明白它如何去搭载商业模式,也不明白百度作为一家上市的商业公司,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看起来商业化还不成熟的“技术”去当作全面押宝的业务。
其实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一样——20年前的搜索引擎也只是一项技术,但技术只是躲在产品背后的支撑。
人工智能真正给用户带来的变革是一种全新的交互。就像一个简洁的搜索框取代复杂的网址导航(雅虎)模式一样,人工智能要做的恰好是删除这个搜索框。
不论是百度的Feed流也好还是今日头条的千人千面也好,对用户来说并不需要理解其背后是如何运作的。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彻底的杀死“搜索”这种传统模式。
因为App模式虽然“肢解”了搜索,但并没有将搜索从用户行为中剔除:你打开淘宝——依然要搜索想买的东西;你打开——依然要搜索想要联系的人;你打开微博——也要搜索想要看的人和话题;甚至是你如果装了很多App,还要用手机内置的搜索去搜一下App在哪。
只有你打开手机百度或今日头条,才是几乎不用搜索,一直往下刷的——AI认为你想看新闻,就给你推新闻;AI认为你饿了,就给你插外卖;AI认为你想去旅游,就把一些旅游的广告插入其中。
百度的人工智能愿景并不只是一个技术愿景,而是期望以一个用户不用主动输入信息的界面,去重新索引互联网的资讯、内容和服务。
当语音交互、智能匹配和个性化推送成为新一代用户的主流交互方式的时候,苹果构筑的那个以一个个各自为阵的App为核心的生态才能再一次瓦解——在圈内的说法,这叫ContextualUI取代SelectiveUI。
很大程度上,想要通过AI来打破移动生态的百度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估值不到它市值1/6的今日头条。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陆奇上任后连带人事调整,还传出了许多业务被连根砍掉的原因。在过去的几年里,百度为了将搜索引擎调整到适合移动互联网的模式,为自己树立了太多业务劲敌:如果百度真的要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索引”一切,就必须放弃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的姿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百度想要通过语音或Feed流来索引“外卖”这一品类,百度自己持有的糯米就不再是资产而是包袱了。
砍掉那些讲歪了的故事,百度的当下变得不再值钱,被京东超过似乎也是理所当然。但在对生态和用户的把控上,百度依然拥有着仅次于阿里和腾讯的能量。
在这一点上,我倒并不像许多人那样期待百度倒闭。百度作为一家有着搜索引擎公司,纵有千次的道德污点。但在做开放生态这个领域,却总是比其它那些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才占据主导位置的公司好了一些。
祝愿陆奇能MakeBaidugreatagain,当然如果能顺便重塑一下百度的口碑就更好了。